關於「換位思考」(上) — 六頂思考帽

Julie Wu
Dec 5, 2018

--

堪稱職場最重要的必修課─換位思考,如何練習將本能的同理心昇華為換位思考能力呢?

換位思考,我發現是一個很貼切又精準的中譯詞彙,想想英文會如何詮釋?

你的腦中是否也浮現出 "put myself in other’s shoes" 這句英文古老俗諺?!

更精簡來說,我想就是 "Empathy" 同理的概念。

然而,對我來說,換位思考與同理仍是有所差異的。

換位思考,字義上也就是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,不難理解卻很難詮釋。

以心理學觀點,大多數人在七歲起 (學齡後) 開始具備完善的同理能力〈Piaget 研究指出〉,代表著學齡孩童已開始懂得察言觀色、能夠體會他人感受,這也可說是人類心智發展歷程中與生俱來的心理現象。

至於我們要如何將同理心昇華為換位思考能力?

簡言之,我認為換位思考是將同理架構化思考的過程。

首先,有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:

好的思考需要有架構 (framework) 嗎?

有人主張跳脫框架,讓思考活化、激發創意;有人則主張架構思考,框架有助釐清陌生課題,讓思考結構化、釐清問題。

以目的性來說,在有限的時間內,當面對複雜又陌生的課題,後者更能夠幫助我們有效率的分析問題、發現盲點並詮釋想法!

再者,你可能會想知道:

有哪些好的架構有助於提升換位思考能力?

身為心理系出身的商學人,想跟大家分享兩個與心理學關係密切的換位思考工具,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方向性地進行發想及探索問題。

一、六頂思考帽 (Six Thinking Hats)

由堪稱20世紀以來對人類思考最有貢獻的心理學家 愛德華·德·波諾 (Edward de Bono),所提出的「六頂思考帽 (Six Thinking Hats)」,有助於團隊進行有條理的創意發想 (ideation)。

Source from: www.tuzzit.com

當團隊在進行腦力激盪時,完全開放不設限的發想,或許可以集眾智激發更多點子,但很多時候便容易會有思緒混亂、想法矛盾或過於天馬行空等狀況,以致最後得花更多時間收斂。

而我發現「六頂思考帽」可說是一種折中的思考輔助工具,從六大面向出發聚焦主題,一次戴上一種思考帽集中注意力一起激盪想法,不僅可以加速團隊的討論效率,同時可以解決主題過於發散或缺乏頭緒的困擾。

六頂不同立場的帽子該如何運用呢?

由上圖可知六頂帽子分別代表著不同立場:

白(客觀):以客觀立場陳述事實、數據與資訊
紅(直覺):以直覺角度發表想法、情感
黃(正向):以正向觀點聚焦優勢、好處與效益
黑(負向):以負向觀點聚焦劣勢、壞處與風險
綠(創意):以創新思維提出假設、可能性與多樣性做法
藍(管理):以管理思維整合意見、控制與總結

當我們有機會主持小組討論時,可依會議屬性或內容彈性調整六頂思考帽的先後順序,比方說最常見的討論解決方案之情境流程:

  1. 確認目的與設定目標(從藍帽出發)
  2. 陳述待解決的問題或數據(白帽)
  3. 針對問題直覺性地發表想法(紅帽),如誰可能受影響
  4. 針對問題提出假設或可能性解決方案(綠帽)
  5. 評估方案的優劣勢或效益及風險(黃帽與黑帽)

亦或是針對某議題或提案進行多角度的水平式思考,

  1. 從客觀數據、成功案例或事實加以佐證提案的可行性(白帽)
  2. 從情感面思考此提案可能引發顧客哪些感受或反應(紅帽)
  3. 從效益出發此提案有機會帶來的價值有哪些(黃帽)
  4. 考量此提案潛在的風險或劣勢有哪些(黑帽)
  5. 發想創新方案或提出新觀點(綠帽)
  6. 歸納想法並以管理思維加以評估方案有效性(藍帽)

那運用六頂思考帽有哪些好處呢?

我認為主要的優點有:

  • 能夠有條理地確保會議有效進行 (特別是主持人可依六面向掌握會議流程或引導思考方向)
  • 讓所有成員聚焦思考且平等發表想法
  • 保有創意發想空間同時考量風險控管

若你也認同上述六頂思考帽所能帶來的好處,不妨在思考過程或團隊討論中實證看看吧!

相信我們運用久了,便可不用刻意告訴自己要帶上哪頂帽子,自然而然地全面性地換位思考已昇華且內化於大腦中!

Source from: https://quotefancy.com

下集預告

關於換位思考這件事 (下)

更早知道聽者在意什麼、更早想到聽者還沒想到的,第二個換位思考工具:全面探索、提早發現問題、從矛盾中下手!

--

--

Julie Wu
Julie Wu

Written by Julie Wu

分享求職準備技巧與新鮮人職場心法🍀HR Business Advisor @渣打銀行 / ex-P&Ger / 招募管理、人才發展、組織行為、人資數據分析 🍀MBA & Psychology

Responses (1)